春节习俗盘点

好看Daily
春节成功申遗,这一里程碑式的成果让全球目光聚焦于中华大地最隆重的传统节日。这不仅是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有力捍卫与传承,更是在国际文化交流舞台上,为人类文化多样性的繁荣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春节申遗成功,无疑会将中国春节的魅力播撒到世界各个角落,让更多人领略到这一传承千年的节日庆典所承载的丰富内涵与无尽魅力。
春节,作为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节日,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深厚的历史底蕴。从腊月二十三的小年开始,一直到正月十五元宵节,这期间都有独特的习俗和讲究,今天就让我们来一场春节习俗大盘点,感受浓浓的年味。
小年:祭灶神,扫尘土 小年拉开了春节的序幕,这一天最重要的活动就是祭灶神。传说灶王爷要在这天回天庭向玉皇大帝述职,汇报一家人这一年的善恶之事。人们为了让灶王爷在玉帝面前多美言几句,会在灶台上摆上糖果、糕点等供品,黏住灶王爷的嘴,让他“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祭灶过后,就要开始大扫除啦!全家总动员,扫去一年的灰尘和晦气,寓意着除旧迎新,以崭新的面貌迎接新年。
腊月二十五:磨豆腐 豆腐谐音“都福”,寓意着福气满满。在过去,腊月二十五这一天,人们会早早地起来磨豆腐,准备过年期间的食材。如今,虽然很多人不再自己磨豆腐,但豆腐依然是春节餐桌上必不可少的一道菜,无论是凉拌豆腐、红烧豆腐还是鱼头豆腐汤,都深受大家喜爱。 腊月二十六:割年肉 民间有“二十六,割年肉” 的说法,这一天人们会去集市上挑选新鲜的猪肉,为年夜饭和春节期间的美食做准备。在过去,生活条件有限,只有过年才能吃上丰盛的肉食,所以割年肉也象征着生活的富足和团圆。 腊月二十七:宰年鸡 到了腊月二十七,就要开始准备家禽了。宰年鸡是这一天的主要活动,鸡肉可以做成各种美味佳肴,如红烧鸡块、宫保鸡丁、鸡汤等。而且,鸡在传统文化中有吉祥如意的寓意,“鸡” 同 “吉”,希望在新的一年里吉祥高照,万事顺遂。 腊月二十八:把面发 “二十八,把面发”,发面寓意着发财、发达。这一天人们会忙着发面,准备蒸馒头、包子、花卷等面食。蒸好的面食不仅可以在过年期间食用,还可以作为走亲访友的礼品。看着白白胖胖的馒头出锅,满满的都是年的味道。
腊月二十九:贴春联 春联是春节的重要标志之一,它以对仗工整、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美好形象,抒发美好愿望。腊月二十九,人们会贴上红红的春联,挂上红红的灯笼,把家里装扮得喜气洋洋。春联的内容丰富多彩,有对新年的祝福,有对家庭和睦的期盼,还有对风调雨顺的祈愿。当贴上春联的那一刻,新年的氛围就更加浓厚了。 大年三十:年夜饭、守岁 大年三十是春节的高潮,这一天全家人会聚在一起,吃一顿丰盛的年夜饭。年夜饭的菜肴丰富多样,每一道菜都有它的寓意,比如鱼象征着年年有余,饺子寓意着交好运等。吃完年夜饭,就是守岁啦!一家人围坐在一起,聊天、看春晚、玩游戏,共同迎接新年的到来。守岁象征着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驱走,期待着新的一年吉祥如意。
正月初一:拜年 大年初一,人们早早地起床,穿上新衣,给长辈拜年。长辈们会给孩子们发压岁钱,祝福孩子们在新的一年里健康成长、学习进步。拜年是春节期间的重要社交活动,它增进了亲情、友情,让人们感受到浓浓的年味和温暖的亲情。 正月初二:回娘家 这一天,出嫁的女儿会带着女婿和孩子回娘家拜年。娘家会准备丰盛的饭菜招待女儿一家,一家人其乐融融,共享天伦之乐。回娘家也体现了中国人对亲情的重视和对家庭和睦的追求。
正月初五:迎财神 正月初五俗称“破五”,这一天要 “赶五穷”,包括 “智穷、学穷、文穷、命穷、交穷”。同时,也是迎接财神的日子,人们会在这一天早早地起床,放鞭炮、烧香,祈求财神爷保佑自己在新的一年里财源广进、生意兴隆。 正月十五:元宵节 元宵节是春节的最后一个高潮,这一天人们会吃元宵、赏花灯、猜灯谜。元宵象征着团圆美满,花灯则把夜晚装扮得绚丽多彩。猜灯谜更是增加了节日的趣味性,人们在欢乐中度过一个美好的夜晚,也为春节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猫为何满屋子“疯跑”
9386
91520 已阅读
每日一花:电灯花
1142
15969 已阅读
滑雪前的安全攻略
9321
52471 已阅读
山也会“长个”?
9724
3839 已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