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的城市别称
好看Daily
“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 当李白这位诗坛巨擘在黄鹤楼上,听着悠扬的笛声,望着滔滔江水,挥笔写下这句诗时,武汉便与 “江城” 这个别称紧紧相连。从此,武汉这座城市仿佛被赋予了一层诗意的面纱,随着岁月的流转,愈发散发出独特的魅力。
1.江城
“江城五月落梅花”,这一句诗将听觉与视觉完美融合,运用了通感的手法,把无形的笛声化作有形的梅花飘落,营造出一种苍凉、悠远的意境。而 “江城” 一词,也精准地描绘出武汉这座城市的滨江特色。长江,作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浩浩荡荡地流经武汉;汉江,这条长江的最长支流,也在此与长江交汇。两江交汇,不仅滋养了这片土地,也孕育了武汉独特的城市风貌。
2.九省通衢
“九省通衢”,这一称谓形象地描绘出武汉在交通领域的关键地位。它宛如一把钥匙,开启了中国内陆交通的大门,连接着四面八方,是中国经济地理中心的重要象征 。武汉 “九省通衢” 的历史渊源可追溯至明清时期。彼时,交通主要依赖水运,而武汉恰好处于长江与汉江的交汇处,这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使其成为了水上交通的重要枢纽。从这里出发,循长江水道行进,西可上巴蜀,东能下吴越;向北溯汉水而上,可至豫陕;经洞庭湖南下,则能抵达湘桂。清朝时期,乾隆皇帝曾用 “九省通衢” 来形容武汉,这也是武汉 “九省通衢” 之名最早的文字记载 。而晚清名臣胡林翼在奏疏中再次强调武汉为 “九省通衢”,进一步凸显了其在长江中上游的重要位置以及在东南事务中的关键作用。
3.湿地之城
武汉,还有一个令人向往的别称 ——“湿地之城”。这个称号,是大自然对武汉的独特馈赠,也是武汉在生态保护方面卓越成就的见证。武汉江河纵横,水资源丰富,拥有湿地面积16.25万公顷 。其湿地资源位居全球内陆城市前三,这在国内乃至世界都实属罕见。武汉地处古云梦泽的腹地,市域内江河纵横、百湖密布,拥有165条河、166个湖泊 。丰富的水资源为湿地的形成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使得武汉成为了众多湿地生物的家园。
4.大武汉
“大武汉” 一词的频繁运用出现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其内涵体现的是城市地位尤其是经济体量在国内的重要性 。武汉的发展历程独特,它是由武昌、汉阳和汉口三个地方组成的多元组合城市。武昌,在历史上曾爆发过著名的武昌起义,是辛亥革命的重要发源地,在中国近代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汉阳,在清朝时期就建立过炼铁厂,是中国近代工业的发祥地之一;汉口,则是一个重要的通商口岸,凭借长江与汉江航运的繁荣以及江汉平原丰富的物产,成为中国腹地最大的贸易港口,商业贸易享誉国内外,是明清时期中国四大名镇之一 。这三座实力强大的城市组合成武汉,使其在诞生之初就具备了强大的实力和影响力。
5.东方芝加哥
“东方芝加哥” 这一称呼的由来,与武汉在近现代的发展密切相关。20 世纪初,武汉凭借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发达的交通网络,成为了中国内陆最重要的商业和工业中心之一 。当时的武汉,经济繁荣,商贸活动频繁,与美国的芝加哥有着诸多相似之处。两座城市都位于各自国家的中部地区,是重要的交通枢纽和商业中心;都依水而建,拥有丰富的水资源和便利的水运条件;在工业发展方面,也都有着重要的地位。因此,“东方芝加哥” 这一美誉便逐渐被人们用来形容武汉。
江城、九省通衢、湿地之城、大武汉、东方芝加哥…… 武汉的每一个别称,都是这座城市独特魅力的体现。它们或是描绘了武汉的自然风光,或是展现了武汉的交通优势,或是见证了武汉的历史变迁,或是寄托了武汉的未来梦想。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