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潮十二花神

好看Daily
万茜河南春晚花神妆造耗时61小时,展现传统文化创新。表演融合非遗工艺与现代技术,打破次元壁,形成沉浸式体验。国潮文化从符号化转向深度化,通过创新表达重获生命力。
“13套妆造耗时61小时”——这组数字在2025年河南春晚播出前便引发热议。演员万茜以十二花神形象惊艳亮相,每一帧画面都凝聚着对传统文化的敬畏与创新。这场视觉盛宴的背后,不仅是演员与团队的匠心打磨,更折射出国潮文化从“符号化”到“深度化”的转型密码。
从牡丹的华贵到桂花的清幽,万茜的花神造型均以诗词意象为内核。例如荷花花神的设计,精准还原了“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的诗意,服饰刺绣的纹路需与舞蹈动作同步摆动,发饰的垂坠感更需兼顾动态美感。61小时的妆造过程,不仅是技术挑战,更是对文化理解的考验——每一片花瓣的配色、每一缕发丝的弧度,都在现代审美与古典意蕴间寻找平衡点。
牡丹花神的头饰采用传统点翠技艺改良版,既环保又保留古韵;玉簪花神的裙摆刺绣则参考了宋代织锦纹样,以现代面料呈现千年风雅。这种“用传统技法讲当代故事”的创作逻辑,让文化符号真正“活”了起来。
万茜的表演突破,在于将花神从“符号”升华为“灵魂”。她提前一个月研读诗词,揣摩不同花卉的文化象征:菊花代表隐逸,需以沉静眼神传递秋意;杏花象征生机,则通过轻盈舞步展现春之灵动。导演组透露,她在彩排中曾为一段10秒的转身动作反复调整30余次,只为让袖摆弧度与音乐节奏完美契合。
这种“以角色为媒介对话历史”的态度,与河南卫视的创作理念不谋而合。正如总编室总监徐娜所言:“我们选择艺人时,更看重其与文化的共鸣深度,而非单纯流量。” 万茜的表演,恰是通过精准的肢体语言与情感表达,让观众感受到花神不再是冰冷的传说,而是有温度的生命体。
河南春晚的破圈密码,在于用技术解构传统。此次十二花神舞台,通过裸眼3D技术打造出四季流转的虚拟场景:春日杏花纷飞时,背景浮现《杏花天影》的书法投影;秋夜桂花飘香处,光影模拟月下桂影摇曳。这种“诗画共生”的视听语言,让观众仿佛穿越进古画。节目以“花神巡游”为主线,通过蒙太奇手法串联起不同花卉的篇章,其间穿插古籍中的花神传说解说,形成沉浸式文化体验。这种“剧情化晚会”模式,正是河南卫视从《唐宫夜宴》到《洛神水赋》持续探索的成果——让传统文化不再是陈列馆里的标本,而是可参与、可互动的鲜活存在。
当网友感慨“每个镜头都是壁纸”时,他们真正共鸣的不仅是视觉之美,更是背后传递的价值认同——那些曾被遗忘的诗句、纹样、技艺,正通过创新表达重获生命力。
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赛车比赛的类型
6871
26327 已阅读
瑜伽体式
3592
30953 已阅读
篮球界“飞人”
6786
30747 已阅读
鸡蛋花的功效
8039
5437 已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