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母被送上太空的后果

好看Daily
宇宙的奥秘是无穷的,自古人抬头望月开始,便对天上的星体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然而,古人却没有先进的科技,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天文学家虽然抓住了星体的运动规律,但却一直无法触及星空,只能遥遥远望,望月兴叹。
不过,科技的日益发达,使得古人“嫦娥奔月”的梦想也实现了,不但如此,美国科学家甚至还要探究生命在宇宙中的繁衍情况。在20世纪90年代,美国将2478只水母送上了太空,因为他们这一次要研究的,是水母在微重力作用下的繁殖能力。
水母是一种无脊椎浮游动物,出现时间可以追溯到6.5亿年前,远远早过恐龙。作为历史的见证者之一,水母能存活到现在,自然有一套独特的繁殖方式。水母为雌雄异体,生殖腺在近胃囊处,在体内完成受精之后,受精卵会在父母体内逐渐发育成幼虫,直至离开母体。然后,离开母体的水母幼虫会在水中变成水螅体,进而再分裂出多个碟状幼体,而由碟状幼体发育成熟的,才是水母。
总而言之,水母的繁殖过程很简单,只要有充足的水环境,它们便可以进行增殖。于是,美国科学家将2478只装进了一个装满水的袋子里,用“哥伦比亚”号飞船将它们送进了太空。在为期半个月的绕地飞行中,袋子中的水母不断繁殖,它们的数量也由最初的2478只,增长到了6万多只,大大超过了在地球的繁殖速度,这个时候的科学家,已经做好了利用同样方法促进水母繁殖的打算。
然而,当这些水母回到地球之后,科学家在对它们进行检查的过程中,却发现有点不对劲,6万多只水母无一例外,全都失去了行动能力。这让科学家们非常疑惑,太空射线还会集体麻痹水母吗? 实际上,这是因为水母是没有大脑的,它们只能通过神经系统与表皮的原始视觉器官相连,从而感知、辨别方向。换句话来说,在失重环境中繁育出来的新生水母,全部都丧失了感觉器官,以后的它们无法再依靠重力辨别方向。 参考资料:(1)10种曾到过太空的动物——海南大科技杂志社
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长白山旅游怎么玩?
4936
88384 已阅读
葫芦瓶为什么叫大吉瓶
3125
81570 已阅读
橘猫为什么爱发胖?
3653
31155 已阅读
每日一花:丽格海棠
2738
36260 已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