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是蜡梅还是腊梅

好看Daily
蜡梅和梅其实是八竿子打不着的两种植物,蜡梅这种花为世人所知,要归功于两位大诗人,黄庭坚和苏东坡。黄庭坚说,这种花香味酷似梅花,然而花瓣如同用黄蜡捏成,故而民间称作蜡梅。古人将其称作黄梅,但蜡梅既然不是梅花,就应该还它“蜡梅”的本名。他还做过《戏咏蜡梅》诗二首。诗云: 金蓓锁春寒,恼人香未展。虽无桃李颜,风味极不浅。体熏山麝脐,色染蔷薇露。披拂不满襟,时有暗香度。
诗里不但说了蜡梅的气味,也提到了颜色——蜡梅的花色如同“蔷薇露”,也就是来自西域的香水,以大马士革蔷薇蒸馏而成,其色淡黄。苏东坡很是赞同黄庭坚的看法。既然蜡梅与梅花本不相同,就应该端正其名,让世人知晓。不过他对于黄庭坚的一个做法颇不以为然:既然你要为蜡梅正名,诗里就应该写清楚,悄咪咪地在诗序中说,有种花叫蜡梅,这不好,传诵度不够高。后来苏东坡在《蜡梅一首赠赵景贶[kuàng]》诗里,专门写过这么几句: 天工点酥作梅花,此有蜡梅禅老家。蜜蜂采花作黄蜡,取蜡为花亦其物。 看官们瞧好了,是蜡梅!因为它的花质地很像蜂蜡,所以叫蜡梅!果然,苏东坡的影响力比黄庭坚要深远得多,从此以后,至少文人圈子里不但认可了蜡梅的名字,也对这种花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宋朝人有个习惯,如果他们认为一种花拥有君子的“风骨”和“品格”,又是新兴花卉,就会特别热爱它。蜡梅真是各个加分项都占全了:在冬天开花,不畏严寒,这是最有风骨的作为;开花有香气,这是君子如兰芝般的品性;花不艳丽,不媚俗,也符合宋代士大夫的审美;最后,这种被“新开发”出来的花,也充分满足了人们的猎奇感。所以在张翊[yì]的《花经》中,蜡梅被列为“一品九命”,和牡丹、兰花等并列。从北宋开始,蜡梅一鸣惊人,成了珍贵的名花。它坐上C位,绝对少不了黄庭坚和苏东坡两位“大V”的转发。 黄庭坚和苏东坡没想到的是,他们开开心心地暗箱操作,把“蜡梅”捧红,这中间却出了岔子。从宋代开始,“蜡梅”这两个字,就经常被人写成“腊梅”。蜡,指的是花瓣像蜂蜡,腊,难道说这个花像腊肉吗?
明朝人王世懋[mào]在《花疏》里头,就批评了写错别字的人:“蜡梅是寒花绝品,人言腊时开,故以腊名,非也。”把蜡梅的名字写错的人,最热爱的观点就是:这个花腊月的时候开,所以叫“腊梅”难道不对吗?这还不算,在黄庭坚和苏东坡之前,至少在唐代,就有“腊梅”这个说法了,指的是腊月开的梅花(不是腊梅)。所以这种误写,宋朝有,元朝有,清朝有,此后直到今天,一直存在。从植物学的角度说(郭德纲腔调),蜡梅和梅除了花开的季节和气味相似,区别还是很明显的,花的具体形态、果实的形态都不相同。其实都不用植物学,会分辨颜色就行——蜡梅的花,整体上是蜡黄色的;梅的花色有白色、淡粉色、紫红色,就是没有这种显眼的黄色。 至于名字该怎么写,我们不妨这样理解吧:这种花之前并没有被人专门描述过,也没有人指出它和梅花的不同,直到苏东坡和黄庭坚,首次明确说明了这种植物的特征,并且选用了“蜡梅”这个含义与特征相符的名称。这就和如今的生物命名相似,我们应当尊重苏黄这两位老先生的意见。如果说“腊梅”,是指腊月开的梅花呢,还是腊月开的蜡梅呢?这是会造成混淆的。如今的一些辞书和教材,也有写错的情况。幸而《中国植物志》在编写时,明确地采用了“蜡梅”这个写法。
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体验多种人生
2321
10575 已阅读
元气少女变莽汉
4207
68415 已阅读
每日一花:马蹄莲
6298
58416 已阅读
宣璐的大胆尝试
7020
65582 已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