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为什么要娶少女?

好看娱乐
关于我国古代不同年龄的称谓,你都知道多少呢?大家都知道,成年人、未成年人是以18岁为界,但这是现代才有的说法,古代都怎么称呼各个年龄段的女性呢?其实古代的年龄分类可比我们现在详细的多,现在仅仅是到了18岁就叫成年人,不到就叫做未成年人,划分的方式非常粗糙。 就算再细致一点无非就是儿童、少年、青年,也不够详细。古代女子从十二岁到三十岁都有自己的称谓,比较出名的就是十三四岁被称为豆蔻年华,十五岁女子成年叫做及笄之年。唐代大诗人杜牧在名为‌《赠别》的诗中写“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用名为豆蔻花的来形容十三四岁的少女,写出了那个年龄段女子豆蔻花一般的青涩美丽。
及笄其实指的是一种礼节,相当于是女子十五岁的成人礼。‌你一定会想,古代女子十五岁就成年了,难道十五岁就能结婚了吗?如果这么想,那想得还是保守了,事实上古代男性最喜欢的女性婚配年龄是十三四岁,正是豆蔻之年。十三四岁明明还是小孩子,为什么就要嫁人了?其实女孩自己也身不由己,三个现实而又扎心的原因导致了古代女性不得不早早嫁人。 一、古代人均寿命短暂 观察从古至今人类平均寿命可以发现,不论是中国、西欧先进国家还是非洲发展中国家,国民的平均寿命都在逐年增长。
二、为了人口数量的提升 除了医疗条件等导致寿命短暂的原因以外,为了人口数量增长的目的而早早结婚的女性也不在少数。在古代人口的数量至关重要,在科技并不发达的古代,大部分产业都依靠传统工业劳作,人口数量直接决定国力的强弱。
三、古代糟粕思想所决定 “女子无才便是德”、“父为子纲,夫为妻纲”、“身死事小,失节事大”等等古代流传下来的“名句”,相信大家都有所耳闻。这些句子无不体现出古代女性地位的低下、女性的不受重视以及女性生存环境的艰难。整个历史上有名有姓的女性屈指可数,对女性的称呼大部分都是什么什么氏,以丈夫的名字来称呼她们,由此可见地位的低下。
古代女性难以经济独立,女性能够从事的工作十分有限。大部分女性未成婚时依靠父母供养,结婚后依靠丈夫供养,没有自己的经济来源。女性的受教育权同样受到剥削,古代的小学“私塾”不允许女童进入。除非是富贵人家才会自己找教书先生给孩子启蒙,大部分女童都在家中帮忙务工。地位低下的女性就像是货物一般,原生家庭认为女儿只会不断从家中索取。唯一有价值的也就是出嫁时候换来的彩礼,女儿在婆家是否幸福等等也不再过问。
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蜂蜜蛋糕的起源
6133
16826 已阅读
排球的基本战术
3208
63066 已阅读
《漠风吟》看点
1161
50251 已阅读
刘诗诗的双面角色
74
276 已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