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分钟把你迷倒的绿釉
好看
这个绿色有多“闲”呢?它从汉代出道到清末,任随朝代更迭,而从不缺席,却未曾得到那个帝皇与文人的青睐。元代《元典章》规定:“娼妓家长并亲属男子,裹青头巾”。《明史·舆服志》记载:洪武(朱元璋年号)三年规 定:“教坊司伶人常服绿色巾,以别士庶之服。”这或许是到当今指责某人戴“绿帽子”的尴尬名称由来。
绿釉是一种以铜为着色剂,以铅化物为助溶剂的石灰釉,铜在还原气氛中呈红色,在氧化气氛中呈绿色。绿釉按烧制工艺可分为:高温绿釉与低温绿釉两种。在汉代,工匠便烧制出铅绿釉陶制品。两宋时的绿釉已较普遍。明、清时期的绿釉瓷器发色漂亮,其中郎窑绿、苹果绿极具代表性。
明清时期的绿釉瓷器烧制已经达到了非常成熟的水平。明代的绿釉以孔雀绿色釉为主,直到嘉靖时期的色似瓜皮的"瓜皮绿"釉,其呈色葱翠有余,沉稳不足,无法成为名品。更何况永宣青花、斗彩、甜白釉、祭红、宝石蓝、鸡油黄等珍品,随便拿一个都能盖过它有余,所以明代的"瓜皮绿"釉又成了一个透明的存在。
据《南窑笔记》记载:"法蓝、法翠二色旧时为成化窑有,最佳。"耿宝昌在《明清瓷器鉴定》中说:“绿郎窑(苹果青),又称绿哥瓷,与郎窑红釉并存,与之同类器的胎型、足等方面基本一致,只是里外釉面均为青绿色。这些器物里外釉面均为青绿色,玻璃质感很强,釉色较深,开有细碎的斜片纹。”清代陈浏在《陶雅·上卷》说:“若美人祭。苹果绿。则又佚丽中之佚丽者也。”到了康熙时期,绿釉的色调愈加丰富,比较著名的就有苹果绿。督陶官郎廷极烧出了名满天下的郎窑红,“郎窑绿”却很少有人知道。
纵观颜色釉的历史,无论是徽宗的青、永乐的白,还是宣德的红、弘治的黄都只是单一名品。直到雍正皇帝,他高冷的审美总能在巨大的调色板中找到最美的色彩。绿釉一到雍正帝手中,立马分出浓淡、色阶层次,有秋葵绿、松石绿、葱心绿、西湖水釉……打破了清代绿釉以孔雀绿、瓜皮绿釉为主流的格局,展现浓淡相宜的绿色风情。
此时浓烈的绿色消失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清淡柔美的绿,这样的绿釉才算真正入了文人墨客的法眼,修成了正果。颜色釉陷入了无法突破的尴尬境地,转而追求造型之奇。如在淡绿釉器物上加施粉彩纹饰,不突兀也不好看。从嘉道时期开始,景德镇官窑的生产开始进入衰落,但每个时期仍有自己的一些特色。
参考文献:龙霄飞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