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未变的葫芦情结!
好看
早在新石器时代的仰韶文化时期,就有大量的葫芦瓶造型彩陶出现。其优雅的造型,鲜艳的色泽,显示出中国原始先民卓越的创造才能。仰韶文化人面纹彩陶葫芦瓶,上绘红黑相间的人面纹,瑰丽生动。据此可推测,黄河流域的原始先民可能已经开始将这种多籽藤蔓瓜类植物看成是一种吉祥物,象征着多子多福,可能为母性生育崇拜标志。
葫芦在古代有很多不同的名称,葫芦之名在唐代开始流行,因其连绵的藤蔓、饱满的形态、丰富的种籽、累累的果实,且与“福禄”谐音而极具吉祥意蕴,其形象在陶瓷器物中得到广泛的展现。
唐宋时期陶瓷葫芦瓶基本无彩绘形式,元青花葫芦瓶开启了彩绘葫芦瓶的新时代,成为其后明代葫芦瓶的主要装饰手法,其中的八棱形制作手法一改葫芦的真实形态,是葫芦瓶造型上的一大革新。
因与道教文化有着息息相关的意涵,且外形寓意吉祥,葫芦在明代深受皇帝与百姓所喜爱。明嘉靖时期皇帝崇尚道教,渴望长生不老。从道教来看,葫芦多子,象征多子多福;葫芦与“福禄”谐音,象征福气、长寿与吉祥。由于嘉靖皇帝的孩子大多早逝,为了能够祈求多子多福,皇帝要求大量制作葫芦瓶,这个习俗一直流传下来。道教强调“天人合一”,认为天是圆形,地是方形,呈现一种互补状态,而天地之间的束腰代表着天与地间的沟通过程。因此“天圆地方”是这个时期葫芦瓶的典型造型。
清雍正、乾隆时期,陶瓷葫芦瓶继续保持兴盛,特别是乾隆时期达到了鼎盛。层出不穷的装饰手法和造型令人叹为观止。青花、粉彩、珐琅彩等各类颜色釉种类应有尽有。仿生葫芦瓶是最经典的葫芦瓶器型。连体式的葫芦瓶有双联式、三联式和四联式几种类型。这种多个葫芦连接到一起的葫芦瓶造型最早在两晋越窑就有生产,直到明清以降,成为常见的葫芦瓶形态。
葫芦瓶象征着“团圆美满、福禄安康”,因此在“图必有意,意必吉祥”的清代,葫芦瓶上常见的纹样都充满了美好的寓意。山东博物馆藏清光绪珊瑚釉描金团凤葫芦瓶,珊瑚红釉为地,口描金。器身主体釉上以金彩描绘团凤、蝙蝠、缠枝番莲、宝相花等纹样,葫芦肩部的绿彩绘披衣系结包袱,红、金、绿三彩相映成趣,富丽堂皇的色彩体现了古人对“福禄平安”的追求。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