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反战略规划的路

好看
张若昀把工作节奏放缓,但年年出精品。从《庆余年》系列开始,到《雪中悍刀行》《警察荣誉》,以及《显微镜下的大明之丝绢案》,他的作品开始令人期待。他没有刻意控制节奏,只是不想把演戏变成一个很没乐趣的事。“我只有挺想演的戏才会演,我特别怕那种浑浑噩噩的状态。”为了不让档期留白的选择,不在张若昀的选项里,他说是性格使然,没办法。“我的初衷是带着热情工作,做好的可能性也更高一些。如果让自己勉勉强强的,做完事效果不好又后悔,那干嘛还去做呢?”比起观众期待他出好作品的压力,他更希望回看来时路不会后悔,“否则那种压力更大。”
对于创作的审美,他始终头脑清醒。他清楚地知道有些剧作是自己喜欢,可能也符合大众口味的,这样的作品更容易达成共识;有些事自己喜欢,而大众一侧要画个问号,这就需要定力与勇气。《显微镜下的大明之丝绢案》,就是一个坚毅地尝试。“在很多事情的选择上,我不能预知大家是否喜欢,但是我喜欢,这件事就不拧巴。”
《显微镜下的大明之丝绢案》的故事趣味性在于,它本质是一道数学题,帅家默只是想解题,但是太多“社会人”受各种因素牵扯,阻挠他找到答案。在这个层面上,张若昀和帅家默像同路人。好在电视剧播出后,收获不少好评,没有辜负一众主创的心血。“平台愿意做这种短剧,要感谢他们,”张若昀说,“古装剧的成本在置景、服装,辛辛苦苦做出来,只拍14集,才有了这个高浓缩的精品短剧。”
在对文艺作品的日常涉猎上,张若昀也保持这一原则——多听、多看,丰富自己的艺术光谱。“在电影学院的时候,学校就帮我们建立完整的审美,不要只盯着最成功的商业片,或是电影节的文艺片。”至于喜欢哪一类作品,他喜欢那些符合创作者内心表达的,“只要他是出于喜爱才做的,那这样的作品就都值得欣赏。”在电影口味的选择上,张若昀更倾向魔幻现实主义风格,它们更突破想象力,更属于电影本身。“比如埃米尔·库斯图里卡的一系列作品,姜文的作品,还有很多西亚的小众电影,都是我喜欢的口味。当然黄金时期的欧洲电影和好莱坞制作我也喜欢,这是两种并不矛盾的方向。”
张若昀知道自己有一天也会遇到想拍的电影,会在合适的时间与大家见面,但这当中有缘分和不确定性。“我是反战略规划型的演员,一切都随遇而安。一个作品呈现出来的东西,可能并不是你的战略规划,而是你人格的一种投射。我没有要走这条路或者那条路,而是在每一个地方都坚持本心,我的路就是回看时自己走过的全部的路。”
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成为上官浅
5424
39654 已阅读
桃花源“记”
7398
46524 已阅读
猴子为何不能当宠物?
7064
82408 已阅读
与角色的共鸣
7591
38641 已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