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化道融入非遗

橘橘说剧
《狐妖小红娘月红篇》把中国传统美学引进作品之中,剧中大到场景,小到主角的服装、饰物,都体现了对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外在既有盛唐时期的大国气韵,杂糅并蓄,又有两宋时期的文化繁荣,格调雅致,内在则包含了中国传统的礼仪、伦理以及心理结构,透露出了传统在当代的延续。
在服化道的制作中融入非遗文化元素,是《狐妖小红娘月红篇》的一大看点。该剧将绒花、吴罗织造、花丝镶嵌、仙居花灯、油纸伞等非遗制作技艺应用于服装造型和道具制作,让千年华夏文明和工匠精神在荧屏上“活起来”。剧中涂山三姐妹的服装、头饰、红红月初的面具等都融入了非遗文化元素,将传承千年的东方文化与剧中的狐妖绮丽世界形成紧密连接。
绒花,其名称谐音“荣华”,蕴含着吉祥、富贵的寓意。绒花采用天然蚕丝和铜丝为主要材料精心制作而成。在传统中,绒花广泛应用于民间的节庆活动与礼仪装饰中,增添喜庆和庄重的氛围。绒花的题材和造型多取材于民间生活中的吉祥符号,如瑞兽、花卉等。这些精美的绒花作品不仅展现了匠人们高超的技艺,更传递了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剧中的绒花制作来自南京绒花代表性传承人赵树宪工作室,他们曾为《延禧宫略》制作了19款发饰。赵树宪先生鼓励他的徒弟们,将世代传承的手艺与现代审美理念相融合,以创作出既具传统韵味又充满现代感的独特绒花作品。而《狐妖小红娘·月红篇》这只红红火火的九尾狐绒花就是赵树宪工作室的“创新之宝”。
仙居花灯在剧中主要出现在市集,烘托涂山红红与东方月初以及情侣们在市集上相会的浪漫氛围。剧中用传统技艺与现代装饰审美结合的方式,在悬挂之外还加入了台灯的形式。仙居花灯,又名针刺无骨花灯,起源于浙江省仙居县皤滩,是仙居县的传统美术瑰宝,位列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始于唐代,俗称“唐灯”,融合绘画、刺绣、建筑艺术,造型别致,空间感强,结构细腻,是传统女红技艺的杰出代表。
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乔家的三丽
432
1735 已阅读
田曦薇:娱乐圈的另类
319
17617 已阅读
孟子义事业的困扰
1098
44119 已阅读
95花唐装造型好惊艳
3193
94035 已阅读